不受侷限的居家生活應是普遍日常:愷恩無障礙室內設計

對於身障者來說,身邊的物理環境往往是他們面臨的嚴峻挑戰之一:若需使用輪椅行動,需要更大的空間才能夠轉身移動;一般的櫃子高度與桌面高度可能是過高或過低,讓身障者每一次自行拿取東西都得冒著跌出椅外的風險。而門檻與台階也是隱形的禁行區域,更提醒身障者自己的與眾不同是多麼格格不入。

經營無障礙室內裝修設計公司的黃承皇設計師,將自己使用的三層樓透天厝設計為無障礙空間,並將智慧家庭系統納入裝潢設計中,透過智慧家庭軟體來輔助空間硬體的使用,同時也將更符合「無障礙」—不僅是物理空間上的無障礙,透過智慧家庭省去物理空間上的來回路程,也為長輩或身障者增加獨立自主性,減少他人協助日常所需。

黃設計師與妻子都同樣是使用輪椅移動的族群,對他們來說,同時作為設計師跟使用者,可以讓室內設計更貼近身障者及長輩的需求,也讓他們更能理解屋主在室內空間中可能會遇到的限制。

法規定義「能用」的設計,親身經驗帶來「好用」的設計

若您也曾經看過設計得很窄或很陡的無障礙坡道,大概可以理解為什麼以目前內政部制訂的無障礙空間設計規範是一個相較寬鬆的標準,同樣的坡度對於擁有不同肌力的身障者有各自的難易度,若是使用者可能年紀較大、或者力量較小,都需要設計更緩的坡道才好用。

儘管內政部推行無障礙設施設計多年,無奈現場環境限制多,僅能訂出最基礎的規範。

儘管黃設計師才剛入行不久,但說起無障礙空間設計,他直覺回應:每個設計師都可以做「無障礙設計」,但同時擁有「使用者角色」的設計師大概只有他而已。可以辨識出「設計是否符合標準」或「設計是否好用」,這也是黃設計師自認跟其他設計師的差異:「有時候是實際看一下才知道可不可行,這是使用者的優勢,別人代替不了,所以我比較專注在這塊。」

也因為無障礙空間設計需要考慮較多面向,黃設計師表示自己曾經有將同個坡道重做三次的經驗:「實際使用上覺得怪怪的,不能只以我作為標準,我好推不一定別人好推。」像是小朋友跑過去會不會滑倒、女性使用者是否使用順手,都是黃設計師考量的因素。無障礙空間設計的眉角很多,也可以由此理解為何黃設計師會專攻無障礙空間設計-細節設計若有使用經驗作為基礎,實際設計出的成果不僅符合法規,使用者更可以親身體會到的「好用」,以此為目標的黃設計師期許自己可以為客戶帶來更多的便利,這也是其與費米智慧家庭合作的初衷。

其實每個人都會面臨機能老化的問題,這也更彰顯無障礙設計的重要性。

回學校念書,為了讓行動不便的人在家自在生活

黃設計師為何走上室內設計的道路?「我以前是做鐵工的,(後來坐上輪椅)也算是日積月累的傷害,」黃設計師回憶當時讓他下定決心的原因:「在我受傷的時候看到很多人在家裡生活很不方便、甚至不能出門,因而想要去念四年的室內設計。」

然而求學過程並不簡單,尤其是還需要考證照的室內設計,「念書的時候需要手繪畫圖,當時每個人都可以站起來畫,但我沒有辦法,坐著一筆筆地畫不僅累人、速度又慢,好險最後順利考上了。」

考到證照後並不保證之後一切順遂,只是另一個起點。甫踏入室內裝修產業三、四年,如何讓自己與其他人不一樣,成為了黃設計師的重要課題。「只有室內裝修的話,有非常多經驗豐富的設計師在競爭,不過專做無障礙的設計師就可能找不到跟我一樣的人,我把握自己很獨特的身分,現在每天都過得很充實。」

上圖為黃設計師與費米工程師確認現場線路問題。

而黃設計師的學習歷程在離開學校、考完證照後仍不停歇,包括加入室內設計同業公會、向眾多前輩學習指教,「無論是工班或是材料,前輩都可以幫忙介紹,」黃設計師覺得加入公會非常有幫助、從中獲益良多:「公會把大家連結在一起,讓彼此的設計都可以更進步、更完美。」

為什麼需要提早規劃無障礙空間設計?

黃設計師分享,目前在無障礙空間設計的案子中,找上門來的客戶部分是因為突然遭遇意外而受傷、又或者是因為與長輩同住,而需要改造家中部分房間如臥室、廚房或浴室等。因為需求通常較為臨時,能夠做到的內容其實有限,例如輪椅需要比較寬敞的走道及房間,若家裡原本設計的走道寬度不夠,就得依賴專人攙扶或是走道扶手,讓日常活動本來可自身處理的身障者被迫依賴照護者,潛在風險也跟著增加。若是可以在裝潢前就考量到無障礙設計,才會是最理想的狀況。

若是空間設計得過窄,之後行動不便、坐輪椅時就面臨在家無法自由通行的困境。

除了無障礙空間設計之外,智慧家庭也是一樣的狀況,需要盡早規劃。雖然裝潢後也可以安裝智慧家庭,不過考量到一開始裝潢的水電配線安排,若需要讓家裡最常使用的燈具(或者需要被隱藏在天花板或地板內的設備)可以被整合進智慧家庭系統中,得在裝潢前期即加入智慧家庭的規劃設計,黃設計師的自宅也一樣是在此階段加入費米智慧家庭系統的規劃。

智慧家庭是硬軟體的整合,在室內設計的應用上,最先面臨到的挑戰即是現場施工,費米的工程師得配合現場不同工班師傅的施工狀況、並事先與師傅們溝通實際安裝時需注意的事項。目前在案場上,有做過智能宅案場的師傅仍屬少數,費米工程師可以透過簡單易懂的溝通、讓師傅了解現場施作需注意的事項,也讓案子的推展更順利。

智慧家庭為無障礙空間設計帶來什麼?

透天宅一樓不僅是黃設計師夫妻的工作區域、同時也是無障礙空間設計的展示間,智慧家庭控制大多數的燈光及空調,此外,客廳電視、投影布幕、窗簾、投影機也都被整合至智慧家庭系統中,讓原本的客廳可以做為家庭劇院使用,且僅需一句簡單的語音指令即可達成。

使用Siri聲控是黃設計師最常使用的操作方式,上圖為劇院模式,同時控制燈光、窗簾、影音設備。

智慧家庭不僅是整合多項設備而已,系統的操作方式至關重要,因為身障者最大的限制即為物理空間中的移動,在設備整合、情境撰寫後,如何方便身障者使用功能才是關鍵。

智慧家庭系統的多種「操作方式」(如:聲控)在非身障者的感受上,或許還沒有跟「按下牆壁的開關」差距太大,但對身障者來說,透過聲控或者手機/平板開關電器,不僅突破了物理移動的限制,提升對自己生活的掌握度,並協助建立生活自理的自信、不需他人協助的尊嚴。

設計對所有人更加包容的空間

Chris Downey 是一位美國建築師,在 2008 年因腦瘤手術而意外失明,失去視力對他來說帶來了在失明前從沒體驗過的世界。Downey 在 2013 年的 TEDCity2.0 分享:就算是平時習慣的上班路途,要搭上公車與在城市裡走一段路,對於 Downey 來說都是艱鉅的任務,這也迫使 Downey 用除了視覺以外的其他感官來認識這個世界,而這也讓 Downey 更體認到有些設計適合盲人步行、但也有更多的城市是不適合的。目前許多城市的設計,仍然對身障者不友善。

Downey 與大家分享他失明後、對於城市設計有更深的體悟:

「當你想像一個新的完美城市時,盲人應該被當成是典型的城市居民,而非在模型都做好了之後,才被想到的那群人。到那個時候就太遲了。因此如果在你設計城市時心中有盲人,你就會擁有一個豐富、適合步行的人行道網絡,有各式各樣的選擇,在街上都能取得;如果在你設計城市時心中有盲人,人行道就能較人性化與寬廣。」

其實不只是盲人或身障者,就算足夠幸運、不因意外而受傷,每個人也都會面臨老化、身體功能退化的困擾,無論是視力不佳或者肌肉萎縮,不僅是在城市環境中會面臨到難題,原本住得好好的居家環境也會漸漸變得「沒那麼好用」。例如年輕時可以輕易踏上的階梯,現在卻對膝蓋帶來很大的負擔,或者是需要出力才可以拉下的櫃子,現在卻沒辦法拉下……這類的事情說來輕鬆,對於長輩來說卻是每天都會面臨到的問題。

若是在一開始討論設計自住宅時,考量到隨著時間推移、自己的身體機能也會跟著老化,或在意外發生時,自己不用擔憂如何在家中生活,家中環境設計可能因為這些提前的考量變得更加友善,也成就了更加舒適包容的空間。無論是無障礙空間設計,或是智慧家庭系統,都是讓家中的空間有更多可能性的方式;我們也期許無論是誰,都可以不受任何空間的限制、在家中自在生活。

更多費米成功案例:

新北板橋:簡約風智慧小宅,工程師獨享悠然空間

新北板橋:男子質感智能宅,智慧家庭建構生活儀式感

台中寶璽天睿陳宅:全屋聲控,讓退休生活變得更省力

回到頂端